羅夏莎愛心公益會成立之後, 善款的累積雖然有限,會務還是必須努力推展,就現有的經費妥善的規劃和運用,回想最早的幾個活動,那不叫精打細算,根本就是錙銖必較。當時常辦理的活動就是參訪和捐贈,”身心靈健康” 講座則排名第二。
紙上談兵比較輕鬆,那些看起來很簡單的活動規劃,等要實行時,就得要面對真實的人生:不是我們想要付出,對方就一定會接受。對外,要找活動對象,所有的電話連繫,或是派先行人員前往溝通,聽起來很不難,這些前置工作是活動成功重要的基石,很重要但也很花時間;對內,工作人員也有兩大難處,第一是人力的動員;第二是經費。
我們參訪的對象有兩種:育幼院和醫院。在提提出要參訪的請求時,我們都會請受贈單位為我們做簡報和引導參觀重點部門,一來可以了解受贈單位運作的情形;二來希望經由參訪的活動,能在參加活動的義工心中種下行善的種子。
電視節目好不好,大家說要看收視率;活動是否精彩,那得看參與率。但散佈在全省,又分別在各行各業努力著的會員和義工,要動員時,除了電子郵件通知之外,電話一通接著一通地打是不能少的,如果活動不是安排在週末,前來參加的人數實在是不太好看。這樣的過程也花了不少時間,在成員磨合期過後,大家的參與變得很踴躍,偶爾還會有報名人數超出預期,讓我們興奮不已。
有了人手,接著就是錢的問題了。
至目前,我們的講座活動都是在台北巿,最初都是借用學校的場地,為了控制在預算之中,所以都只能借用小型的大學教室,後來,開始租借台北巿立圖書館會議室,透過義工的人脈,不時也得到圖書館熱心的指引或協助,活動場地才有了更多的選擇。
講座的兩大開銷,除了場地,就是講師費。起初我們都是以“比照政府部門"的費用提出邀請。有一次,講師要求的費用遠遠超出預算,正想要放棄的時候,可愛的會員擬定了作戰計劃,竭盡所能勸說講師的秘書,終於得到了一個不錯的折扣。這次的講座,人數雖然不多,但在本會早期的活動中,算是不錯了。這堂教我們如何溝通的課程,讓不少只想坐著聽的人,連忙拿起紙筆寫著重點,結束後還紛紛討論著講者的風采。
日後和友人閒聊,談到講座預算時,才發現公家機關的講座費也是有差別的。本會之所以一直沒辦法邀請到重量級人士來演講,實在是我們的講座費沒有競爭能力。而不具知名度也是我們不被受邀單位列入優先考量的重要原因,這些都是在我被拒多次之後,歸納出的心得。請容我再次喊話一下:精神支持和善款捐贈,我們都很歡迎!
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錢不夠用,沒關係。會員和義工們,請假參加活動,掏腰包贊助捐贈,我們從十幾個人的小活動開始做起,從閉門造車到異業結盟,現在每年都有上百人的慈善活動,內容一年比一年精彩,大家一次比一次熱情。如同我們的創辦人給我們的鼓勵“願有心惜緣的人團結在一起,匯聚出排山倒海的力量",真實就是那麼地美好。
活動的甘苦不是主題,分享公益會帶給我的感動才是重點。每次參加活動,學會珍惜自己所有,感謝來自週遭的關心和協助,知道能夠有機會付出自己小小的力量,讓其他的人也感到幸福,也是成就。歡迎大家一起加入善的行列,也請多多為我們加油哦!